哈尔滨中苏友好旧址纪念馆
展览时间
常设展
展览地点
哈尔滨市博物馆
介绍

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位于道里区柳树街13号哈尔滨博物馆院内1号楼。

为弘扬城市精神,推进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及历史文化名城建设。2019年初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负责筹建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2020年初在充分保护历史建筑、维持原市委办公楼风貌的原则下,展示了流传至今数百件老物件、老照片,揭开了这座城市尘封的记忆与音容。该馆于2020年11月11日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该楼始建于1919年,是一幢仿文艺复兴式折中主义建筑,因建成时间在该院最早被称为“一号楼”。共4层,725.73平方米。其中负1层52.66平方米、1层314.12平方米、2层313.39平方米,3层“侧房”45.56平方米。1、2层为展区,分为5部分:中苏友好协会友好协会旧址展厅、还原中苏友好协会办公机构展厅、吉林铁路交涉总局展厅、折衷主义建筑展厅、市委书记楼办公楼展厅。

该楼原址是一座传统的中式深宅大院,1898年成立的吉林铁路交涉局曾在此办公。1918年原建筑失火被毁,1919年中东铁路公司为吉林铁路交涉局在原址投资修建新楼。1945年10月18日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斗争的重要阵地。为解放哈尔滨、解放全东北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100多年先后有8个机关和部门在此办公,见证了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为新中国的辉煌发展做出的贡献。回顾小楼百年,清廷与沙俄的博弈、中国人民为伪霸权的抗争、新中国与苏联的友好合作,都已沉淀为历史,镌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该馆以文字、图片、纪录片、办公家具,建筑模型的形式展示了哈尔滨解放前后的沧桑巨变与峥嵘岁月的艰难足迹。馆里陈列的老照片,历史实物都被赋予了“生命”,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段实物都诠释着一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解放哈尔滨浴血奋战的见证,也是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一段优美乐章。展陈方法易于百姓接受,邑在宣传和激发人民群众爱国热忱,激励当代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人人做到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这是我们建馆的初心和使命。

因为这栋楼原址是一座中式深宅大院,始建于1919年,因为建成时间最早,被称为“一号楼”。这栋100多年的小楼先后有8个机关和部门在此办公,见证了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为新中国的辉煌发展做出的贡献。

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1945年10月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针对具体国家的友好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斗争的重要阵地,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解放哈尔滨浴血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一段优美述说。

1945年10月,李兆麟联合各界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主要负责与我党我军机关的联络工作,,从成立到哈尔滨解放,先后掩护我党我军干部数百人,成为输送各地干部的中转站,积极筹备资源,李兆麟利用座谈会和个别交谈等方式,广泛团结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和大批进步青年,使之成为我党我军可靠的朋友。1946年,4月下旬,为迎接我军进驻哈尔滨,哈尔滨市委决定以中苏友好协会作为我军里应外合的潜伏点,中苏友好协会三天内就准备好120人的粮食,蔬菜和餐具等,将乔庄进城的我军战士及其携带的武器妥善安排在中苏友协院内,为哈尔滨解放前做准备,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哈尔滨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后,还讲爱好文艺的青年组织起来,开展宣传活动,成立了“”青年文艺宣传队”,“音乐协会”,“歌咏合唱队”,到各处义演黄河大合唱,流亡三部曲,露营之歌等抗战歌曲。

李兆麟以公开身份同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公开创办中苏友好协会会员养成所,以办学方式培养和发展友协会员,为革命培养了一批批干部。

精彩赏析